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新修订的《河北大学协同育人试点班管理办法》(附件1)精神,现开展协同育人试点班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引,锚定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资源,联合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创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多元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申报条件
(一)培养方案科学
申报单位需制定与试点班类型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学生选拔标准及退出条件等内容,突出创新性、实践性与学科交叉特色。
(二)资源配置充足
具备支撑试点班运行所需的硬件设施、场地、教材等资源条件,能为试点班提供稳定、充足的教学保障,如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
(三)师资力量雄厚
能够组建学术导师与行业导师构成的教学队伍,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协同合作精神,能承担协同育人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工作。
(四)合作基础良好
申报单位需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合作单位签订正式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具备稳定的协同育人基础。
三、试点班类型
(一)科教融汇型
联合科研机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设科研创新、学术前沿等课程,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产教融合型
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对接产业需求开发共建“订单式”课程体系,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校院、院院联合型
积极联动校外优势学科或校内不同学院,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学科壁垒与院校边界,培养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支持与管理
(一)政策支持
学校每年对试点班建设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开设单位在教学建设、学生实践、师资培养等方面支出;学生在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申报及研究生推免工作中,优先考虑向试点班进行倾斜。
(二)过程管理
学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对试点班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学生满意度、课程实施、学生发展等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组织试点班工作汇报会,开设单位提交工作报告,详细汇报试点班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五、现有协同育人试点班迭代升级
(一)创新教学课程体系
进一步深化项目式课程设计,将科研项目、企业实际需求等融入课程体系,设计更具挑战性和实用性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淘汰过时课程,鼓励教师团队跨学科、行业共同开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保实习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效果。
(三)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紧密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校企联席会议,共同商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事宜,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同时,健全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协同育人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
(四)优化试点班管理
全面梳理现行管理制度,完善招生选拔、学生退出、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并根据新办法进行修订;同时,根据合作单位需求与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理论、实践实习等课程设置;加强试点班建设保障,严格试点班建设评估,保证试点班高质量发展。
六、申报流程
(一)材料准备
申报单位填写《河北大学协同育人试点班申报书》(附件2),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试点班管理运行实施细则,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意向书或协议书,明确各方权责与资源投入,确保协同育人工作有序开展。所有材料须保证真实、详细、完整。
(二)材料提交
申报单位请于5月30日17:00前将申报材料(申报书,培养方案,实施细则,合作协议书等)纸质版加盖公章后报送至教务处建设科(主楼605),电子word版发送至hbujsk@163.com。
联系人:唐志远
联系电话:0312-5079529
教务处
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