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统一发布2025年微专业招生信息的通知
日期:2025-07-01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全体师生:

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优势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是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补充。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开设单位与教务处审核,可获得学校统一发放的微专业结业证书。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为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复合型技能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开展了微专业申报建设工作。经调研论证、学院申报、专家评审、学校审议,2025年决定立项建设18个微专业项目。为方便全校学生集中了解微专业招生动态,教务处现整合各学院微专业招生信息(新建18+已有2,合计20个),通过本通知集中发布各学院官方微专业介绍及招生链接。所有信息均直接来源于开设单位,并将随开设单位动态实时更新。

一、信息发布内容

(一)微专业简介,涵盖专业特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核心信息,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各微专业学术方向与学习目标。

(二)微专业招生链接,各学院微专业官方招生通知入口(直达学院网站),学生可点击链接查阅报名流程、选拔要求、咨询方式等详细内容。

二、已发布微专业相关信息

(截至202571日,按微专业首字母排序)

(一)π型生涯进化论,开设单位: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微专业简介:

“π型生涯进化论”微专业聚焦职场核心能力培养,通过"职业素养+工具方法+行业认知"三大模块的递进式课程设计,系统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项目管理、数字化应用等可迁移技能。该微专业由河北大学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开设,依托河北大学管理学学科优势及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的优质资源平台,整合校内外跨学科教学力量,构建了"学科交叉+校企协同"的双轮驱动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在职业能力认证、创业项目孵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引入行业认证体系、开展真实商业项目实践等方式,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跨界整合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π型人才。该微专业学生将通过参与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企业实战等多元化教学环节,接受职业素养养成、跨领域思维训练和真实商业场景实践的基本训练。

招生链接:https://cxcy.hbu.cn/hdzhjycy/xwgg/tzgg/101750062539919.html

(二)传统书院与文旅融合创新实践,开设单位:河北大学(莲池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

微专业简介:

“传统书院与文旅融合创新实践”微专业聚焦传统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与文旅融合路径探索。旨在培养一批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素养、广博的书院知识,能在国内各书院、文旅、对外交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书院文化研究与推广工作,服务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复合型书院人才。

该微专业由河北大学(莲池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开设,依托莲池书院深厚文化底蕴,联合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及校外知名专家学者,组建跨学科、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由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书院的知名学者、文旅行业专家联合指导,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实际书院项目为依托,对接各类文化遗产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相关项目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本领。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莲池书院博物馆、保定市文广旅局等文博机构实习实践,学以致用。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传统书院与文旅融合的专业知识及精神内涵,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理解书院文化在东亚文明圈的影响,具备跨文化传播与学术对话能力;强化核心素养,提升语言表达、学术写作、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招生链接:https://lcsy.hbu.cn/index.php?c=show&id=408

(三)金融大数据,开设单位:经济学院

微专业简介:

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大数据微专业依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统计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学科优势,以“金融+大数据为核心定位,培养兼具金融理论素养与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金融大数据处理、金融数据建模、智慧金融及金融交易实训等前沿领域。注重理论+工具+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金融大数据实验室、模拟仿真平台及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全方位助力学生系统性掌握金融大数据挖掘、精准数据建模以及智能量化分析等核心技术,具备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从事风险评估、量化投资、金融科技研发等工作,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招生链接:https://ec.hbu.edu.cn/news/news1211.html

(四)康复护理学,开设单位:护理学院

微专业简介:

康复护理是基于康复医学、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学科,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具有康复医学及护理学基础,重点掌握从事康复护理领域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其治疗对象主要是残疾人、功能障碍者、慢性病和老年病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康复意识的不断增强、康复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护理内容的不断扩展和专业护理的不断细化,康复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康复理念并掌握一定的现代康复技术已经是每一名护士必备的基本素养。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掌握护理学理论和知识,具有扎实的康复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康复护理专业技能,拥有医学人文精神和敬业的专业态度,致力于教导患者、公众和下一代的专业人员了解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人体运动、传统康复、康复护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肩负起专业的社会责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在各级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教育等相关机构从事康复护理治疗服务、教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康复护理人才。

招生链接:https://huli.hbu.cn/info/1104/2032.htm

(五)历史文化创意与传播,开设单位:历史学院

微专业简介:

“历史文化创意与传播”微专业围绕文化及文化创意相关文化产业门类的人才需求,以“历史文化创意+”为特色,在学生原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融合历史、文学、新闻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聚焦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核心内容,培养具有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思维,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及敏锐市场洞察力,掌握文化项目策划及实施技能,能灵活运用市场分析和管理策略的复合型跨学科文化产业人才。

本专业共开设7门课程,包括公众史学理论与实践、华北民俗文化调查与实践、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实践、物质文化史及实践、智能媒体传播、历史文化创意项目工作坊等,分3学期开课,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并获得相应的学分。招生方面,根据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2024级文科专业本科生招生。录取学生人数为30人,要求学生主修专业成绩良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学习热情。学生报名时需提供成绩单,以便在报名人数过多时择优录取。学生完成历史文化创意与传播微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课程,修满14学分,并通过开课单位与教务处审核,可获得学校统一发放的微专业结业证书。

招生链接: https://history.hbu.cn/info/1034/3403.htm

(六)立法理论与实务开设单位:法学院

微专业简介:

“立法理论与实务”微专业是聚焦立法人才培养的特色微专业,依托学校法学学科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优质资源设立。该微专业以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立法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为立法工作输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熟练职业技能与高效立法能力的后备力量。课程体系采用“4+4+1”特色结构,包括立法理论与制度、比较立法等4门理论课程,立法规划与起草实务、备案审查实务等4门实践课程,以及专业实习,修满后颁发结业证书。培养模式突出“政产学研协同”特色:实行项目制,学生全程参与立法调研、起草等全链条实践;采用“双师型”导师制,校内专家与立法实务部门专家联合指导;深化与省人大、省司法厅等实务单位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强化立法技能训练。

招生链接:春学期开展招生,秋学期暂不招生

(七)人工智能教学技术应用,开设单位:教育学院

微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教学技术应用》微专业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旨在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需求的复合型高端教育教学人才。秉持数智技术与教学知识融合、教育理论与技能结合的理念,构建“理论-技术-实践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突出学科交叉与技术实践,打造系统化课程,专注培养人工智能教学工具开发、智慧课程设计等核心技能,以“轻量化、高精准、强应用”为特色,积极回应在校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养成教学实践技能的迫切需求。

招生链接:http://jiaoyu.hbu.cn/tzgg/17835.jhtml

(八)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开设单位: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机学院

微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微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具备将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赋能于原有专业相关领域的能力。该微专业采用将人工智能与大模型赋能于其他本科专业的新兴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备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微专业课程设置涵盖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核心理论及应用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编程语言、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模型与算法、深度学习基础与实践、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大模型技术与实践6门课程。该微专业依托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针对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结合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大模型等重要技术,设计一系列涵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定制化课程,致力于在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理论及应用专业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具备与学生原有专业交叉融合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招生链接:https://cs.hbu.cn/wzsy/jwgz/details/2663

(九)涉外法务,开设单位:外国语学院

微专业简介:

涉外法务微专业依托河北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和法学,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与涉外法治战略需求而设立。本微专业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深度融合英语语言文化和法律专业知识,培养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满足国家及区域发展对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

本微专业以“语言能力+法律知识+国际视野为培养主线,构建涉外法务语言技能涉外法律实务能力双核心课程体系。课程聚焦提升国际法律文书写作、跨境法律事务沟通与国际规则应用等关键能力,使学生胜任一带一路建设及全球化法律服务。微专业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缘多元、教学科研能力强且富有协作创新精神的优质师资团队,其丰富的跨学科教学经验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深厚专业功底与卓越国际胜任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涉外法务微专业旨在服务新时代国家战略,系统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务能力,助力其在全球法律舞台有效维护国家与企业利益,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成为推动中国法治国际化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本微专业面向有志于投身国际法律事务、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各专业学生开放,是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理想选择。

招生链接:http://wy.hbu.cn/index.php?s=/Notice/noticeInfo/n_id/562

(十)生命健康与合成生物技术,开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微专业简介:

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落实好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工作要求,生命科学学院结合国家战略、区域产业和市场需求,围绕就业能力提升,特开设“生命健康与合成生物技术微专业”。

本专业立足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生命健康技术三大前沿领域,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创新创业一体化培养体系。本专业旨在破解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交叉不足的痛点,通过线上慕课资源与虚拟仿真实验自主学习,线下授课或者辅导,打造学用贯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生命健康、精准医疗、绿色制造等领域输送兼具技术硬实力与产业敏锐度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

专业特色优势:

1)生物技术向智能合成技术升级;

2)对接产业转型需求;

3)直接对接教育部双千计划政策需求。

招生链接:https://smkxxy.hbu.cn/info/1045/3715.htm

(十一)数智管理,开设单位:管理学院

微专业简介:

数智管理微专业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背景下的管理变革,依托管理学院学科优势,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突出数据驱动与智能决策的实践导向。课程体系“小而精”,以“技术基础-治理框架-管理应用-场景实践为核心采用模块化教学,包括基础模块(数智管理导论、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管理与治理模块(人工智能治理规则与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智慧决策、社会智能与社会计算应用 ),综合应用模块(人工智能+”综合管理应用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从基础知识到管理实践逐步递进,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数智管理微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据治理与合规管理、智能系统规划与优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国际视野、跨专业、跨领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智能制造企业及科研院所中从事数据资产管理、智能决策支持与合规风控等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招生链接:https://manage.hbu.edu.cn/info/1021/3146.htm

(十二)数智化质量管理,开设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微专业简介:

数智化质量管理微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具备扎实质量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智化质量管理工具、技术与方法,能够在各类组织中从事数智化质量策划、控制、保证与改进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解决复杂多变的质量问题,推动组织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力。本微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广泛,涵盖制造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服务业(如金融、医疗、物流、电商等)、食品与消费品行业、建筑与工程行业等众多领域。这些行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对数智化质量管理人才有着迫切需求,以提升自身质量水平和运营效率。毕业生主要可从事数字化质量分析师、数智化质量工程师、质量数据管理专员、质量体系信息化专员、质量改进项目经理等岗位。具体工作包括质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挖掘,为质量决策提供依据;运用智能化工具进行质量检测与监控,及时发现质量异常;构建和维护数智化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策划并实施质量改进项目,推动组织质量绩效提升等。

招生链接:https://zhijian.hbu.edu.cn/info/1040/2560.htm

(十三)数字孪生与低空智慧城市,开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微专业简介:

“数字孪生与低空智慧城市”微专业立足于新时代城市治理数智化需求,同时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建筑工程学院良好的软硬件平台和优秀的师资力量,构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微专业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一年制培养课程(12学分),聚焦现代城市数智化建设与管理能力培养,通过贯通基本原理、建模技术与实际应用等多重知识体系,培育学生将数字孪生、三维建模、智慧城市运维与应急管理等核心技术模块与主修专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素养。以“小切口、深融合、重前沿、强应用”为特色,设置无人机实操、仿真模拟、算法开发等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在智慧城市建模、低空智慧运维、低空智能应急等方向运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复杂场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掌握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既懂城市数字化治理、又有低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满足智慧城市、低空经济发展的紧缺岗位需求。

招生链接:http://cea.hbu.edu.cn/info_show.asp?infoid=1254

(十四)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开设单位:计算机教学部(网络空间安全与计算机学院)

微专业简介:

“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微专业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开设与数据分析相关的一组核心课程,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突出学科融合,培养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招生链接:https://dct.hbu.edu.cn/info/1782/1570.htm

(十五)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开设单位:生态环境系

微专业简介:

“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微专业立足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以“绿色低碳、数字赋能”为核心导向,依托河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优势(拥有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硕士学位点及1个交叉博士学位点)与雄安新区区位战略资源,以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为抓手,构建形成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产业协同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微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团队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博士比例100%,其中80%毕业于中科院及985高校。微专业依托白洋淀环境保护科研观测站教学实践基地、省级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聚焦低碳技术研发、智慧环保系统开发、碳资产管理创新三大方向,致力于培养兼具跨学科视野、技术创新能力与绿色管理思维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区域绿色经济转型与国家碳中和治理需求,重点支撑雄安新区智慧城市运维、河北省钢铁/化工等高碳产业低碳改造、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等重大工程,同时面向全国碳交易市场、环保科技企业、第三方核查机构及政府环保部门输送专业人才。

招生链接:http://ecoen.hbu.edu.cn/xytz/17834.jhtml

(十六)文化创意与数智艺术设计,开设单位:艺术学院

微专业简介:

在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紧扣国家“新时代”经济与文化发展战略需求,依托学院专业建设积淀与多学科协同优势,推出“文化创意与数智艺术设计”微专业,专注于培育兼具文化底蕴、数字技能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新质生产力下的数字创意产业注入鲜活力量。

本微专业以“数字文化创意设计”与“人工智能赋能艺术设计创新”为核心方向,构建“课堂授课+项目实战双轮驱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数字媒体、视觉传达、文化创意等多学科知识,由校内专任教师、跨学科专家及企业导师组成多元导师团联合执教,通过真实项目实训,让学生在掌握文创方法论、智能设计工具等核心技能的同时,锤炼跨界融合能力与前沿技术应用水平。

聚焦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需求,凝练学院多年实践育人经验,专注于为家乡而设计,围绕“文化+艺术设计+人工智能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路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进行文化创新设计的能力,助力学生依托原有专业背景,探索艺术、科技与设计的无限可能。毕业生将具备数字文创策划、智能设计研发、跨领域项目协作等综合素养,成为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新文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招生链接:https://art.hbu.cn/jwxx/17838.jhtml

(十七)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开设单位:哲学与社会学院

微专业简介:

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方向,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人才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适应力与竞争力,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面向河北大学三年级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开设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微专业。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微专业以社会需求为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面向养老服务行业,包括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管理机构、老年产品生产企业等领域,掌握“智能技术+社工方法+康养服务融合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该专业依托我校社会工作、护理学等学科资源,整合两个学院六名教学能力强且实务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养老服务师资格认定与评价为参照,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深度了解老年群体特征与需求基础上掌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解决目前智慧康养领域“技术应用弱、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创新不足”的痛点,推动传统康养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化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养老服务的人才需求,从而服务于河北省及雄安新区“银发经济”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

招生链接:https://phi.hbu.edu.cn/bedu/info352.html

(十八)智能创意传播,开设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微专业简介:

“智能创意传播”微专业依托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优势,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理论,面向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向,以“技术赋能传播,数据驱动决策”为核心理念。课程体系设计紧密对接传媒智能化转型,设置智能传播理论与前沿、人机协同与新闻采编创新、AI融媒体策划与视听表达、计算传播与数据分析应用、智能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舆情分析与治理等6门核心课程,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通过课程项目和实践案例,突出实践导向与行业融合,探索与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协同打造智能技术与传媒行业双向驱动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方式。通过系统化的专业能力培养,“智能创意传播”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适应未来传播生态、具有“技术理解力+传播创新力+伦理判断力的智能创意传播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满足人机协同内容生产、媒体融合、数字分析、舆情治理、文化创意创新等领域的行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以智能+创意+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数字经济时代的传播业态升级。

招生链接:春学期开展招生,秋学期暂不招生

(十九)智能算法与数据分析,开设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微专业简介:

智能算法与数据分析微专业是基于新时代智能化、数字化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交叉型微专业。它依托学院的数学学科以及相关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学科资源,旨在将数学理论、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和数据分析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微专业依托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成熟师资与平台资源,构建了"数学根基-算法核心-领域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两大特色优势:其一,突出学科交叉融合,通过数据分析与算法优化等课程的深度衔接,强化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复杂数据问题的能力;其二,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依托学院河北省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实验室和大数据实训平台,设计贯穿多场景的阶梯式实践项目,实现从理论推导到代码实现的全链条能力培养。

本微专业充分发挥学院在数据科学领域的师资优势,引入行业的真实数据集和工程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通过系统化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算法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跨领域应用能力,为其在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职业发展或跨学科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招生链接:https://mi.hbu.cn/archives/37647

(二十)智能药物设计与研发,开设单位:药学院

微专业简介: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为医药健康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为人类健康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希望。智能药物设计与研发微专业聚焦AI技术与药物研发的深度融合,培养掌握AI算法和药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及其在分子设计、药效预测、药物代谢、药物递送等环节的应用,结合真实案例解析AI如何加速新药开发、降低研发成本。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将掌握AI驱动药物创新的关键技术,并通过虚拟仿真玩转药物开发多个环节。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药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培养“懂药的AI工程师AI的医药工作者,为学生构筑多重竞争优势。在学术深造方面,夯实AI药物研发的研究基础;在职业发展层面,对接制药企业智能化转型对新型人才需求;在核心竞争力塑造上,使学生兼具生物医药专业素养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从容应对我国医药产业数字化变革。毕业生将胜任智能药物研发工程师、AI辅助药物设计专家、精准医疗大数据分析师等前沿岗位,未来将成为引领医药行业智能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招生链接:https://yxy.hbu.cn/info/1027/2417.htm


本通知仅作信息汇总,各微专业报名、选拔考核等事宜请咨询具体开设学院。

微专业建设是拓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欢迎同学们积极关注!

教务处联系电话:0312-5079529


教务处

202571


上一条:关于公布2025年新增协同育人试点班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对参加期末考试毕业生进行毕业、学位审查的通知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