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在本学期承担本院的“室内设计”、“SketchUp”,以及工商学院的“电脑辅助设计3(3D)”课程。按照常规状态,待新学期开始之后,根据教学计划和安排进行正常授课即可,但这学期却显得与以往很不相同。
正值全国人民举国欢度新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情的席卷了大江南北。在国家的号召之下,祖国上下纷纷开启了抗疫模式,向逐渐蔓延的致命病毒发起了最强有力的回击!但同时,也禁锢住了人们出行的自由,限制了人们之间的正常接触,同样也阻隔了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相聚。可是这些并没有消减师生们对课堂的向往和期待,这种愿望甚至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强烈!开学的脚步日趋临近,疫情的态势依然严峻,抗疫体系仍无法解除,但师生们的高涨热情终于可以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方针之下得以释放,学校如期开学!面对现实状况,各学校一致采取了极具现代感和科技感的开课模式——线上教学。
对于大多数师生来说,线上教学绝对是一个既陌生又新奇的事物,对于习惯了实体课堂教学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着未知的领域,它如何操作,如何让课程顺利而有序的进行,急待学习和研究!我作为千千万万广大的教师群体的普通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值守自己的岗位,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抗疫在家的学生们仍然能够体验到现实课堂般的感受,依然能够学有所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新学期开启之前做了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现对其进行总结和汇报。
首先,教师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便保证良好的授课状态。
线上教学也就是互联网教学,利用的是各种联网设备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与传统的现实课堂教学最不相同的是,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个空间,无法真实面对面授课,而是对着诸如计算机这类的联网设备,一边操作一边讲课。这种状态下,既看不到学生们的动作、表情,也听不到来自学生们的声音,大多数情况主要是通过文字传输的方式进行过交流,这会造成信息不完整、反馈不及时等诸多问题。同时,对于很多刚刚接触线上直播的老师们,设备操作不熟练,讲课方式不适应,特别是采取视频直播的老师,会感到很不自在。这就会造成老师们心理上的一种焦虑:自己的形象是否良好,学生们能不能听清楚自己讲的话,甚至有没有在听等等担心的问题,这些都很难把握,有一种时失控和无助的感觉。产生诸如此类的焦虑应该是普遍的现象,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我认为,要告诉自己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大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所谓万事开头难,随着时间的推移,熟练度和经验的提升,这一切都将不再是问题,相反的还很有可能运用自如、游刃有余,这所有的担心只不过因为是方式改变后不熟悉造成的。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态,保持以往的授课状态即可,不论我面对的是一块屏幕还是真实的学生。经过一番心理上的调节和暗示,情绪和精神上都会有很释怀的感觉。
再有,要选择适合课程特征的教学“利器”,所谓的“利器”就是我们教学的工具,也可以叫教学平台。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将会让授课过程得心应手,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学习和测试。
一经决定采取线上授课以后,学校尽最大所能的给老师们提供了多个教学平台进行选择。比如说“超星”、“雨课堂”、“智慧树”等等,这些都是很专业的线上授课平台,都具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和课程资源供老师们免费使用,这给疫情期间的线上授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刚开始众多平台供我选择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好在这些平台都提供了预先学习的培训,视频讲解、课后答疑、技术支持,最大程度的让老师们尽快能进入实战阶段。但这些资源都在同一时间一拥而入,确实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难以抉择。于是我采取了“明确己需,多方了解,择一攻坚”的办法,从而寻求到其中最合适的选择。首先,根据自身课程的教学特点,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功能需要;然后,通过学校所提供的各个教学平台简要文字介绍和视频说明,广泛的进行大致了解,进行综合横向比较,考虑哪一种更为适合;最后,确定出其中一个再进行细致的学习和测试。通过这种方法,我在多个平台中最终选择了“雨课堂”,因其很多功能都很符合我教的课程特点。同时,为了避免开学时因网络拥挤而产生的各种问题,还测试了几种其他的辅助方式,作为临时替代预案,最大程度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根据线上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特点,在原有教学方式下的教学安排会有一些不适应的情况,这时需要进行合理化安排并调整原定的教学内容与之相适合。这有助于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尽快适应,也可以更大程度的利用并发挥这种方式的优势,让这种不能直接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也变为学生们汲取营养的新型课堂。
面对疫情期间这个特殊时期,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方针之下所采取特殊的新型授课方式,一定会遇到诸多已知或未知的问题,实际上很多问题是因为不熟悉、不了解从而没有经验造成的。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明确其特征抓住问题关键,积极的寻求对策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原本的困难都将被时间和实践所击破,最终会转变为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势力量。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 厉晓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