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示范课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课程:温病学
日期:2021-10-1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2.课程性质:必修

3.面向专业:中医学

4.学时:51

5.学分:3

二、课程团队

1.课程负责人简介(附小二寸电子照片1张)

 

张苗苗,女,39岁,河北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既往从事艾滋病科研工作多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及省级校级教改课题多项。现从事中医学教学、防治艾滋病宣教及相关科研工作。

2.课程团队主要成员简介(附团队成员合影1张)

孙世辉,男,41岁,主治医师,河北大学中医学院教师。现从事《温病学》《中医养生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目标

思政教学理念:继承中医前辈宝贵的抗疫经验,古今结合,中西合璧,培养德才兼备、守正创新型卫生防疫人才。

教学目标:

1.在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培养高尚的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和爱国情怀;

2.介绍古今中华民族抗击瘟疫的光辉事迹,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继承前辈抗击瘟疫的宝贵经验;

3.在学术上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守正创新,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人才;

4.拓展教学研究项目及学生实践项目,在实践中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5.宣传国家防疫政策,树立职业自豪感,注重医患沟通。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在开学第一课,重点介绍古今中医抗击瘟疫的光辉历程,使学生了解任何瘟疫都是可防可治的。新冠疫情期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广大医护工作者奔赴一线抗疫,舍小家顾大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号召同学们向“最美逆行者”学习,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2. 突出“守正”的重要性。将经典原著的学习放在突出地位,结合各家学说和现代医学知识诠释传统经典条文。在“暑温”一章末尾,增加一段石家庄老中医郭可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事迹。在“春温”一章,增加广州中医抗击SARS的部分事迹。在“湿温”一章,增加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老先生治疗肠伤寒的“四两拨千斤”验案。

3. 强调“创新”的必要性。人类未攻克的瘟疫还有很多,新的瘟疫不断地产生。医学的发展,必须加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避免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教育学生除了学好中医的专业课,锻炼中医的望、闻、问、切基本功以外,还要学习西医《传染病学》、《统计学》、《中药药理学》,甚至历史、中文、英文等课程,才能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

通过回顾中医学光辉的抗疫历程,使学生了解任何瘟疫都是可防可治的。新冠疫情期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激发学生攻克疫情的信心,为抗疫斗争贡献力量。假期内不少学生参与到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群众,并且在服务中寻找创新点。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养,打造系列教改项目,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成长,本课程先后获批了专创融合教学改革项目、新医科教学改革项目、省级教改项目和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学生经过课程思政改革,对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激发了学生参与重大疾病的科学研究的激情。

 

五、教学反思

1.温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专业的平台,专业的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这一点在大部分高校都很难做到,我们通过增加病例讲解,尽量还原就诊情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今后可以尝试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2.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的最后一门课程,是最新的学科,它的学术思想要建立在深入掌握《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温病学要想与临床密切结合,又离不开现代医学中《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学习,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难度较大。为此我们申报了新医科项目“融合中医经典、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于一体的新《温病学》课程建设”,希望能够找到学科融合的交叉点。

3.在临床教学中,虽然采取了案例式授课,但是通过考核发现,我们所选择的案例过于重大和疑难,学生对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尚有明显的缺陷,今后应该在案例的选择上由简到难,由常到变,循序渐进。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课程:中药药理学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太行乡土住居文化概论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