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示范课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课程:考古中国
日期:2021-07-0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2.课程性质:选修

3.面向专业:不限

4.学时:34

5.学分:2

二、课程团队

1.课程负责人简介

洪猛,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青铜时代考古、燕赵地区考古、田野考古、文物与博物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讲《考古中国》、《考古学揭秘》、《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教学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田野考古项目多项。


 

张北高原野外考察途中

三、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将通识课程定位在促使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关注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益,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的系统观察。三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是促进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起协同育人机制。具体分为知识创新、能力提升、情感培育三个依次递进的关联目标。课程聚焦选取能够深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古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着力展示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重点内容。课程根据考古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问题、讲求专注团结合作奉献的基本能力素质。课程从具体内容出发逐步涵育学生人文综合素养,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度等情感价值。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的特色与创新主要包括创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案例、强化价值引领、倡导以身示范、尊重学生主体、注重总结反思六个方面。

(一)创新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拔高,深入挖掘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特色和标识的考古发现,把北京猿人、良渚文化、殷墟、秦兵马俑、汉长安城、唐大明宫、明清故宫等这样的内容讲实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意识的体现,从主体内容根源上落实好课程思政的核心基础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选讲示例

课程对考古成果所展示的中国古文明核心肌理与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专门剖析。



考古中国与中国模式的总体讲述示例

课程以实实在在的证据涵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考古学科特点,从守正创新的专业特质和严格的职业操守角度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品质。



考古学特性与优良品质讲述示例

(二)注重教学案例更新,及时把与本课程有关的思政信息融入课堂,提升本门课程的思政水平。如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9月28日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课程及时把这一与课程有关的内容融入课堂学习,对考古学深入阐释,起到很好的效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案例

(三)强化价值引领,提炼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传递正能量,上出通识课的温度,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和效果。课程进行过程中,把大量的对比性研究、专业实践案例、凸显是非观的内容带入课堂,把无形的思政魂注入课堂,在若干比较与反思的课程实践中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体现中华文化基因、价值范式与专业实践讲述示例

(四)教师以身示范,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提升课堂质量,充分把《考古中国》这门课蕴含的文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展示出来,进而感染学生,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水平。具体操作中,比如针对考古学的实践性特点,主讲教师亲自主导设计过《中国考古学通论之新石器时代炊器》、《考古中国·后母戊鼎》等微课作品,还获得了河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二、三等奖的奖励,积极把这些内容带入课堂,变革教学模式,加强建构性学习法和情境教学的比例,带动学生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效果。



河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获奖作品融入课程讲述示例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找准课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充分聚焦对学生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思政教育过程的载体,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升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课程往往会根据一些代表性的学习环节,积极发挥互动效能,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思考来提升自己。如根据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的重要精神,深入思索考古学的社会意义、与文化爱自信的关系等等。


学生学习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的重要精神的思考作业示例

根据疫情防控背景下学习的大环境,积极思考与疫情、灾害有关的考古学内容,把课程、专业学习与社会环境有机关联,起到了很好的思政效果。


学生关于疫情、灾难与考古有关内容思考的作业示例

(六)形成总结思考,从理论认识上及时巩固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课程思政根本的立足点在于把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时提炼出来,推动优秀的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人生态度产生影响,实现立德树人。《考古中国》这门课基本上就是按照这种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实现知识育人与道德育人双向发展和协同育人。对于实践的效果进行理论总结思考有助于将这一机制进行完善,因此本课程无论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角度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思考总结,将有利于思政资源的积累和课程思政的完善。

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

经过课程思政改革建设,《考古中国》课程思政水平明显提高,学生们能够实现知识创新,增强了文化自信,培育了科学精神,增强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得以提升,情感价值显著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对于课程也相应有了较高的评价。


 

学生部分评价

六、教学反思

《考古中国》经过课程思政改革,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水平,建设起课程思政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自身育人意识,增强立德树人本领,实现了育人与自身提高的双赢局面。以考古材料为基础,通过历史、艺术等多角度解读,生动展示出古老中国许多方面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化对考古研究进程的解读,训练学生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促使学生遵守诚信原则、客观性原则,懂得团结与协作。涵化学生发现美的基本功力,逐步培育学生高尚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家国情怀、民族热爱、爱国主义,提升人生境界。

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在教学方法的特色和创新方面,下一步可采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把理论的讲授、实践的训练与师德的培养结合起来;尽可能采取建构性学习法,以原有经验为引导,以沟通和合作为形式,加强实施建构性互动培养;更加注重情境教学,利用考古具象化的特点,多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创设情景知识,更加积极地探索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手段。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德国史专题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