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4》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大思政下”的综合英语4教学
外国语学院 朱静
课程名称:《综合英语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二年级
教学方式:面授
一、课程简介
(一)开设目的:
《综合英语4》课程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基础学习阶段的专业发展核心课程,是高年级阶段专业课知识学习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从整个篇章结构出发对各种问题的文章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层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事实性阅读和评判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鉴赏性阅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素材的同时,尽量从深度广度上去把握不同文化的异同,不同风格的优劣,进而达到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内容:
《综合英语4》选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经典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大学英语4-精读》。教材共16单元,通过对教材整体评估和遴选,实际授课为单元1、2、3、4、5、6、9、10。这些单元涵盖了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话题包括思维、思辨能力、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水资源和环境问题、人性的善恶、种族多元等,既有社会现实关照,又引人深入思考,具有巨大的思政潜力。
(三)课程特点:
本课程有几大特点:
第一、集知识性、技能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于一体。课程文章题材丰富且体裁多样,内容贴近社会现实,语言优美,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综合能力。
第二、是中阶到高阶的转折阶段的重要核心课程,既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又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是精读课也是综合课,学习内容从词汇到句型、从段落到文章、从知识到思想,学习方式是通过“精读”锻炼阅读理解能力和带动“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综合训练。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一)本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1.思政建设方向,是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建设要求,找准课程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凝练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基于教学目标的刚性、教学内容的思政鲜活性和教学评价的思政底线,开展课程思政。坚持“实事求是、创新思维、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政工作规律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逻辑说话、用事实说话,不硬讲、不空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在知识传播中注意价值引领,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据“走进课文——走出课文”的路径,既要基于课文的内容,即思政内容要来源于课文,又要高于内容,即不拘泥于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包含的思政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其延伸到课文之外。
2.思政建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外语人的使命。具体如下:
内容 |
思政元素 |
家国情怀 (社会责任与担当)) |
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 |
个人品格 (如何做人) |
(1) 道德情操: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2) 健全的人格: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心理、哲学、艺术、性格和体质等; (3) 智力: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和思维等。 |
个人素养 (如何做事) |
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勤奋,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和学术诚信,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计划、管理与领导力,主动开放、认真负责、灵活应变、积极抗压的个性,职业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
国际视野 (使命当担) |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跨文化沟通能力,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参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建构等 |
(二)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 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素质目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团队沟通表达能力、协作意识等。
3. 育人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清楚认识作为新时期外语人的使命担当。
(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深挖思政元素、优化内容供给,是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与核心。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环境、对象等具体情况对多元庞杂的思政元素进行加工重组、整合优化,做到三个“结合”。
坚持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价值引领是育人育才的本质所在。一方面,依据时代特征、社会发展愿景,选择具有超越性、前瞻性、进步性的内容,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引领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着眼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选择具有现实性、适应性的内容。既强调价值引领目标的超前引导,又兼顾现实需求。
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首先,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符合时代的价值取向,反映先进的文化成果,不违背科学与常识,不背离真理与真相;其次,挖掘课程内生思想性。优化思政内容供给,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挖掘其内生的思想性,不能脱离专业课程内容为了课程思政而牵强附会,避免对学生进行空泛的道德说教。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一方面,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彰显民族性。深挖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吸纳世界先进文化赋予世界性。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体系理应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在思政元素的选择、加工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学术文化成果,彰显课程思政的广阔视野与世界性,推动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优化升级。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本课程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从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思政课程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一)优化课程内容
根据本课程思政目标和原则,对所选课文内容进行了如下思政挖掘:
单元 |
思政内容 |
Unit 1 Thinking a Hobby |
追求真理,独立思考 |
Unit 2 Spring Sowing |
传统生活方式的价值 |
Unit 3 groundless Beliefs |
批判性思维 |
Unit 4 Lions and Tigers and Bears |
了解并描写你的城市(历史、文化、独特性) |
Unit 5 For Want of a Drink |
水资源问题:全球与本地 |
Unit 6 The Telephone |
你的家乡在现代化大潮中如何被改变?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
Unit 9 The Damned Human Race |
人性的善恶,如何向善? |
Unit 10 The World House |
如何在多元种族和文化中和谐共处? |
(二)改进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我们的教学设计理念,用四个字母概括就是:MOST——motivated,whole person,smart,targeted,即任务驱动、全人教育、智慧课堂、目标明确, 具体来说:
任务驱动,是指根据POA和OBE理论,即“产出导向法”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把教学重点由个别语言点转向真实的语篇产出任务,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
全人教育,是指我们采用“走进课文”——“走出课文”的路径,深挖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把语言教学和育人目标有机结合。
智慧课堂,是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和社交媒体,让学生更主动和愿意去学,让我们的管理评测更及时、高效。
目标明确,是指设置具体的、可实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学习过程有明显的获得感,最终的效果可评可测。
2. 课时安排:
本课程周课时为4,教学周为17周,9个单元的教学基本按照两周一单元的进度进行,最后一周进行戏剧表演,不单独讲授。
3. 教学环境与语言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辅以线上资源和教学平台完成,实行小班授课,班容量一般不超过40人,使用多媒体或智慧教室。
在课堂上,实行English Only的规则,教师全英授课,学生则用英语表达和交流。
教学流程
本课程的教学流程根据POA和OBE理论设计,每个单元一般由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组成:
在驱动阶段,我们首先设置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进行产出尝试,然后让他们反思尝试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教师明确单元目标和产出任务,这样他们的学习就更有动力和针对性。
在促成阶段,我们会把单元任务分解成几个相关的小任务,从内容、语言形式、篇章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促成,让他们最终有能力完成单元任务。
评价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进行中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期末的总体性评价。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课前和课后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与感悟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式学习,建构融实践、思考、探究、应用于一体的学习体系。
课后任务的布置则侧重综合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课中以任务为导向,整合线下线上资源,打造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课堂,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下是具体做法。根据不同课文内容和单元任务,教师采用了诸如问卷调查、辩论、演讲和展示、表演、讨论、视频、配音、模拟联合国等方式。
单元 |
教学方法 |
Unit 1 Thinking a Hobby |
问卷调查+讨论+演讲 |
Unit 2 Spring Sowing |
讨论+视频配音 |
Unit 3 groundless Beliefs |
讨论+问卷调查+辩论 |
Unit 4 Lions and Tigers and Bears |
视频拍摄+配音+展示 |
Unit 5 For Want of a Drink |
采访+田野报告+展示+社交媒体发表 |
Unit 6 The Telephone |
讨论+表演+论文 |
Unit 9 The Damned Human Race |
讨论+辩论+论文 |
Unit 10 The World House |
讨论+模拟联合国 |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在理念、方法、内容和实践上都有所创新。
(一)理念
课程创造性地应用“产出导向法”和“成果导向教育”,以学习者完成阶段学习后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应实现的应用能力作为总体教育目标,进行反向设计,优化教学效果,即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取决于教师要教什么,而是学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
(二)方法
教师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社交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教、学、评的过程。这些方式丰富而充满创意,学生通过它们学到的技能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可迁移性,也就是说,可应用到别的课程或者现实生活中。
(三)内容
不拘泥于课文内容,把它视为手段而非目的,从课文本体出发,拓展至课文之外,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具有思政意义的话题和产出任务将语言教学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四)实践
教学实践是我们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的完美体现,是本课程最具创新特色的部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对学生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和提升。
以下为一些课堂教学实例:
田野调查展示:我家乡的环境问题
课堂表演
学生视频动画在Bilibili网站截图
课堂辩论
模拟联合国
水资源问题田野调查展示+公众号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