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A汉语听和说》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留学生综合素质”
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田天
课程名称:《中级A汉语听和说》
课程性质:必修课
授课对象:留学生
教学方式:线上授课
一、课程简介
(包含开设目的、主要内容、课程特点等内容,500字以内)
《中级A汉语听和说》课程是由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开设的一门针对母语是非汉语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的汉语语言技能训练课程,重在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与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中级A汉语听和说》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普通话语音,初步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领会式词汇量在2000左右,复用式词汇量在1000左右的16岁及以上留学生。
《中级A汉语听和说》课程,以汉语国际教育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参考: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认知心理学联通主义理论、神经语言学等学科知识与相关理论为基础,将汉语听力教学和口语教学相结合,以生活、学习场景为主题,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型场景如课文有《王红的一天》《我对学中文越来越感兴趣》等,完成近五百汉语词汇与语言点的教学,训练与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在语言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
《中级A汉语听和说》课程将交际场景/主题进行模块化编组,以模拟日常汉语交际情境完成汉语词语与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教学,重在培养留学生的汉语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增强留学生对汉语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帮助留学生建立汉语语感,提高留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激发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培养留学生成为知华、友华、爱华、助华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描述如何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如何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如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等情况。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500字以内)
本课程思政以激发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当代文明,推广以“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主的中国核心价值观,培养留学生成为知华、友华、爱华、助华的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为本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
本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在向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切入点,多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与塑造中国形象,向留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引导留学生全方位、立体化了解中国,以实现汉语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并行与双效。
在留学生的语言技能课堂中进行思政建设,是对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能够实现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推动培养高素质留学生,实现本专业内涵式发展。一方面,本课程不但能帮助留学生掌握更多的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力与口语技能,建立与培养留学生汉语语感;另一方面,能够引领留学生通过与语言知识相关的主题多视角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及其对世界的一般意义,使留学生了解中国绿色发展、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绸之路精神,“共商共建共享” 的中国全球治理理念,“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原则, 认识到中国当代先进的理念是人类生存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的体现。
在优化本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上,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环境和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对数量与类型众多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加工重组、整合优化。本科课程思政要求要有前瞻性与时代性的。因此,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供给要有机结合思政内容的前瞻性与时代性。另外,课程思政内容要与本课程内容深度贴合,秉承真实、全面与专业原则优化思政教学内容,贴近留学生学习需求。授课教师要始终坚持为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课程思政内容而实时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提升专业水平与思政素养。结合本专业特点,本课程思政内容具有“实践性”与“世界性”特点,开阔国际视野。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描述如何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完善课程内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路径。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500字以内)
《中级A汉语听和说》课程是将交际场景/主题进行模块化编组,模拟日常汉语交际情境完成汉语词语与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教学,重在培养留学生的汉语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内容重点与本课讲练、实操特色,本课课程思政教学依托教学内容建设与课程思政目标、方向相关的主题性学习,形成环绕汉语学习主题的,具有“展示型”“叙事性”““具象化”“参与式”特色的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本课程目前所用教材为由李晓琪主编,林欢编著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汉语听说·准中级加速篇I》(2019年版)。教材所涉主题主要有个人生活类、学校学习类、兴趣爱好类、中国文化类、跨文化交际类等数十种,教授词语与相关常用语句总计近五百组(个)。本课程依托主题、词语等汉语语言教学内容,扩展主题范围,从个人生活类到跨文化交际类主题中,提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当代文明、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与河北大学情况简介。这些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通过在留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和口语实操的过程中融入与课程思政内容相关的具体事件或讯息的方式进行介绍与讲解。
目前,受疫情影响,自2020年春学期以来,我校留学生语言班教学一直采用以“微信”“腾讯会议”“钉钉”等网络平台为授课平台的线上授课模式。因此,本课程也一直遵照学校及学院规定,和留学生大多在海外的实际情况,采取线上授课形式。结合线上授课的特点,本课课程思政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有:适合留学生的讲授法,案例讲练教学法和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的模拟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如授课教师对与课程思政理念相关的具体事件等课程思政内容进行的讲述与讲解。结合留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等特点,通过介绍感性材料结合语言教学与教材内容来帮助留学生理解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传播中国文化,重塑中国形象。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灵活运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现情理结合,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解。又如通过介绍中国人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具体案例中,展现中国人民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道路,塑造中国形象。再如,受线上授课,留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文化背景复杂的影响,教师充分利用VR等信息化资源模拟情境进行教学。教师通过使用我国先进的科技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加深对我国先进科技的发展与运用情况的理解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课课程思政建设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时俱进,不但丰富了语言教学内容,还加快了本专业内涵式的发展速度。本课程形成了具有“展示型”“叙事性”““具象化”“参与式”特色的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课堂。
典型案例一《小张爱登山》
在完成词语的讲解与听力理解的练习后,介绍我国名山并引出“绿色”一词,讲解“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
(上图为实际教学PPT4页)
深度讲解”绿色“词语内涵,并举例解读“绿色出行“活动,使留学生从实践角度了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并进一步讲授中国绿色发展、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留学生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使命担当。(上图为实际教学PPT2页)
举例说明中国为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所作出的努力,并从绿色发展理念引申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图为实际教学PPT2页)
本课程通过与爱好类(户外活动——登山)主题词语与时代背景相联系,讲解中国当代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的绿色发展并不仅局限在中国国内同时也是关怀世界的,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贴近性和亲和力。
典型案例二——《王红的一天》
受疫情影响,本课程一直采取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学习汉语时间从半年到两年不等。目前,班内大部分同学都未实际到访过我校甚至我国,对我校、我国的了解仅能从汉语学习课堂及身边亲人/朋友处获得。留学生在学习完第二课《王红的一天》的词语、词语理解(听力)、听说短文(三篇)后,能够准确听辨学校学习及生活相关的词语,并渴望通过口语的操练,熟练运用相关词语。
留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在我校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所以留学生口语操练学校生活话题也缺乏实际体验,留学生对学校的认识淡薄,缺失爱校情愫。
在此种情况下,本课程在进行口语操练之前插入了对我校的介绍如对学校所在地,建校时间,校训等学校基本情况的介绍与讲解,使得留学生从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简单了解学校并增强留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本图为实际线上腾讯会议教学现场截图)
在介绍完学校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利用学校的VR导览,带领学生参观游览学校主楼、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办公楼、图书馆(新、老)、设有专门教授留学生汉语教室的第九教学楼、毓秀园等与留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建筑、园区。
(上图为手机使用VR导览云游河大腾讯会议现场教学图)
增强留学生进行口语操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愫和友华意识,真实、立体的展现学校、中国实景,同时VR导览进课堂也能够让留学生体验中国科技的发展,感受当代中国文化魅力。
(本图为实际线上腾讯会议教学现场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