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优秀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日期:2022-04-2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学院(部)  武一凤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本科三年级药学、药物制剂专业

教学方式:讲授、提问、演示、讨论、实践

一、教学目标

1.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即使平凡,亦不妄自菲薄,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努力向上。

2.知识目标

掌握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熟悉苔藓植物的分类及重要药用植物;了解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以及苔藓植物科学基础类研究目前的方向。课后练习题正确率应在90%以上。

3.能力目标

学会认识、区分苔藓,走出刻板印象;了解苔藓植物目前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观学习组培技术,对实验室无菌苔类进行继代培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学情分析

前面章节为低等水生植物藻类,后续章节为高等陆生植物蕨类,苔藓介于二者之间,属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植物类群,同时为最原始的高等植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学们对于苔藓植物了解较少,可能只是一个模糊印象,加之本章理论内容抽象,教材文字描述繁杂,图片黑白不形象,学生无法想象其自然状态;班风健康向上,班级气氛不够活跃,希望引起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与课下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2.教学重点

苔藓植物的特点、分类及常见药用植物。

3.教学难点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4.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结合自制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讲授、实物演示、学生讨论总结等方法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课堂组织与实施

(图文并茂,语言简洁,2000字以内)

1.教学过程

(一)前情回顾

带领同学们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藻类植物,46亿年前地球形成,地球完全被水覆盖,最早出现的植物就是藻类。所以藻类是一群古老的自养植物,是最原始的低等植物,生活环境为淡水或海水。常见的药用种类主要集中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及各自的重要药用种类。

(二)新课导入

随着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地球出现了陆地,最先登陆的植物是谁?借由两句诗词引入主题(思政元素: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对苔藓植物所了解的情况(潮湿、矮小、绿色等)。提出问题“为什么苔藓是这样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同时将本次课程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

(三)讲授新课

1)苔藓的生境与分布

①是植物界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生活在阴湿多水的环境中;

②分布范围广,生命力顽强,“大自然的拓荒者”。

思政元素:思想品德教育

2)苔藓的分类

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自养性植物,是比较原始的高等植物。我们常说苔藓,但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苔和藓是两个不同的种类。将实验室的无菌苔类叶状体发放给学生进行分组观察并结合幻灯片总结苔和藓的外形特征

①苔类:叶状体,有假根;藓类:拟茎叶体,有假根。

②根是假根,不能从地下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和叶中无输导组织分化,不能运输水分,生活中所需的水分和营养主要靠叶状体直接从环境中吸收。

  1. 苔藓植物生活史

    苔藓的生命周期中,有两种不同的植物存在形式:配子体(n)和孢子体(2n)。苔藓生活史可概括为:世代交替。即配子体世代(n)和孢子体世代(2n)有规律交替进行的过程。

    举例:幻灯片展示地钱的雌雄生殖托、地钱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特点

    根据上述学习的所有内容,大家2min时间分组讨论苔藓植物的特点每个小组出1名同学写到黑板上

    大家总结完苔藓的特点后,让学生再回顾一下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苔藓形态矮小且多生活在阴湿多水的地方?”请学生回答。“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根不吸水+无输导组织+受精需借助水”。

    (思政元素:学生中心;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5)苔藓常见的药用植物

    地钱:功效——解毒。

    葫芦藓:功效——除湿,止血。

    6)苔藓的日常用途

    ①吸水保水,涵养水源,防水土流失;园艺上用于包装运输新鲜苗木、覆盖防水分蒸发;②污染检测;③盆景装饰。

    (四)课外分享

    1)苔藓植物在基础研究领域目前的主要方向:

    ①提取分离,发现新化合物;②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③基因挖掘,生物合成活性化合物;④作为绿色生物反应器。

    2)分享清代诗人袁枚的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让大家观看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来自重庆支教老师携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可以学唱。

    思政元素:传统文化思想品德教育

    (五)布置课下作业及实践活动

    1)雨课堂发布的习题;

    2)画药用植物的分门进化图;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验室参观学习苔类植物组培

     

    2.教学方法

    授课过程中主要用以下教学方法,例如:

    1)讲授法

    主要聚焦于知识的难点部分:苔藓植物的生活史。给学生先介绍完苔藓整个生命周期后,可能大部分学生会混乱,这时可以引出“世代交替”的概念,即在苔藓生命周期中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与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高等植物在世代交替中的进化方向是趋于配子体越来越退化,孢子体越来越发达,比如我们看到的被子植物全是其孢子体,而其配子体退化为花粉粒、胚囊。掌握两个事件节点,就可以很好的区分开两个世代,即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

    2)提问法

    在课开始的时候,组织同学们自由发言描述苔藓的主要的特征后,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为什么苔藓形态矮小,且多生活在阴湿多水的地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随着课堂的进行,加深学生对苔藓形态结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苔藓的特征有更深刻的记忆。

    3)演示法

    绝大多数学生对苔藓其实并了解,而且教材图片黑白不形象,学生无法想象其自然状态;将实验室培养的苔类叶状体发放给学生进行分组观察,使其对苔藓有更感性的认识。

    4)讨论法

    本次内容的重点为苔藓植物的特征,但其在前三部分内容(苔藓植物的生境分布、分类、生活史)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渗透包括了,所以此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总结得出,加深印象。

    5)实践法

    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参加苔类植物的无菌组织培养实践活动。

     

    3.教学活动设计

    1)引出主题,启发思考

    诗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引入主题——苔藓。提出问题:“同学们平时都听说过苔藓植物,很多人也都见过,那么请大家谈谈你都在什么环境下见过苔藓,以及你印象中的苔藓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对苔藓植物所了解的情况(潮湿、矮小、绿色等)。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对苔藓进行一次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咱们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也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苔藓形态矮小,且多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2)参与讨论,由表及里

    “下一个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苔藓植物的特征,但这一部分咱们在刚才学习苔藓的生境分布、分类、生活史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渗透了,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顾、讨论一下,尽可能全面地总结苔藓的特征,2min以后每个小组派1名同学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

    学生写的条目可能会比较多,比较分散,给大家总结一下,主要特征可以归为4个方面: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史相关内容、有性生殖相关内容、生境。

    “我们已经知道了苔藓植物的特征,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开始咱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苔藓是矮小的,且喜欢潮湿的环境”,现在咱们可以试着把它的外部表现和它的内部特点联系起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回答要点:没有真正的根,不能吸水(需潮湿)+无输导组织(长不高)+受精需借助水(需潮湿)。

     

    4.课程思政理念及分析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梳理到的课程思政元素自然有机地结合到专业知识中,做到人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

    1)人格塑造

    本章节内容中最强烈的一个思政元素即为对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苔藓植物本身非常矮小,常生活在墙角、砖缝等逼仄的地方,生活中极少有人愿意蹲下身子去观察它。它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可它也有生命的本能,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就像生活中的我们,即使平凡,也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即使身处困顿,也要努力逆风而上。这一部分在苔藓的生境部分、袁枚的《苔》的分享及最后《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可以体现。

    2)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保护环境

    苔藓的内部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生活在阴湿多水的地方,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也是一样,固有的构造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生活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一旦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那么生存将遭到威胁。苔藓虽然很不起眼,但它却被誉为“大自然的拓荒者”,就是因为它能附生于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场所,分泌酸性物质,溶解岩面,为其它植物的生长提供环境。所以一个微小的植物却是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的生存基础,任何生物都是平衡的生态环境的一环,一旦遭遇破坏,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继往开来,能力培养

    古代有很多描写苔藓的古诗词,意象优美,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能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苔藓被当做药用植物的应用历史也很久,《嘉佑本草》、《本草纲目》等古代本草著作中就有此类记载。而且在一些地区仍然作为中草药在民间使用。学生除了要知道苔藓的传统药用功能价值,也要紧跟科学的前沿,了解目前苔藓植物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结合实验室资源,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参加苔类植物的无菌组织培养实践,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加深理解,同时可以为日后参加科研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四、教学效果分析

    (评价与成效等,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成果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思政效果等多方面

    本次课程最后布置了课下作业,包括运用新式教学平台雨课堂发布的练习题以及传统的书本作业,这一部分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知识学习进行评价。在雨课堂练习题部分,40人的教学班,9-10分区间32人,8-9分4人,7-8分3人,6-7分1人,班级平均分9.1分。绝大多数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个别同学略有差距;书本作业部分——画药用植物的分门进化图,学生们都比较认真地完成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部分标注注释。

    其次,课程结束后还布置了一个小的实践活动,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验室参观学习苔类植物组织培养。这样可以让抽象的课堂概念变得具体,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知识理解,另一方面为日后参加相关科研工作奠定操作基础,这一部分为技能的掌握。实施过程中,老师先进行无菌苔类叶状体的继代示范,并强调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同学们观摩学习后,自己进行苔类叶状体的无菌继代。组织培养的最关键也最困难的部分就是保证操作的规范,不能使植物材料染菌。学生们一共继代7瓶苔类叶状体,1周后观察,染菌的只有1瓶,其余6瓶生长旺盛。学生们掌握了无菌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了部分短小的思政元素,但思政成果具有内隐性,如文化素养、辩证思维、情感、价值观等。这些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在一个较长时间里改变学生的深层素质,不是可以显著测量的指标。但这也不妨碍学生对课堂中的某些思政教育有当下比较深刻的感触。苔藓很卑微,却也生长旺盛,正像课堂中分享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那些来自贵州乌蒙山里的孩子们一样,虽然物质条件没有那么丰盈,可他们也心怀梦想,向着心中的美好努力成长。课堂结束后,班里有学生很受大山里孩子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精神的触动,同时也很喜欢这首歌曲《苔》,所以学习吉他的和弦,自弹自唱了这首《苔》,这也姑且算是思政课程中“滴灌教育”的一个小小体现。

     

 

上一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分子生物学专业知识与学生的社会认知教育
下一条:[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氯乙酸生产工艺3D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