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优秀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
日期:2022-04-2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胥英明

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课程性质:专业必选课

授课对象:社会工作专业3年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一、教学目标

1.价值目标

1)增强政治自信

通过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资本主义制度下周期性暴发的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从而让学生更加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增强政治自信。

2)认清资产阶级理论实质

通过学习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学说及其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而且这种出于改良目的的方法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所以在实践中必然逐渐显现出其作用的有限性。

3)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通过了解凯恩斯生平,帮助学生认识家庭作为个体初级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其未来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家庭中应着力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好学,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2.知识目标

1)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关就业、经济危机、有效需求管理和国家干预理论等核心内容;

3)理解凯恩斯主义学说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3.能力目标

1)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对教材、自主选择的学习材料和教师提供的学习参考资料加以“解读”的基础上,独立发现问题并予以解答。

2)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应在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合理成分及理论局限加以辩证分析。

3)明辨是非的能力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主要来自西方,其中的思想内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绝大多数并不能像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出于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目的,只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延缓资本主义制度灭亡。这与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有天壤之别,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明确认识的重要方面。

4)理论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的学习,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理论灵活运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当中。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学情分析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情基本达到优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功底较为深厚扎实(学生入学成绩在全校所有专业中排名处于中上水平),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绝大多数同学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对专业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晰,专业认同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二是通过课堂教学及实习实践等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实操能力有显著提高。

2.教学重点

1)凯恩斯主义所包含的社会福利思想

2)凯恩斯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

3.教学难点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所包含的社会福利思想

4.对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材料收集整理后上传至“学习通”有关章节,学生提前对该部分内容和教材、自主选择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以学期初划分好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课堂教学突出重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重点突出,反复强调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重点内容。

3)集中力量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难点的突破上。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把对于难点的理解讲出来,教师予以必要的纠正和补充,课后作业专门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布置。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相互结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课堂组织与实施

(图文并茂,语言简洁,2000字以内)

1.教学过程

在回顾上一章“福利经济的社会福利思想”,介绍新授内容“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的主要内容。在讲解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之前,首先让学生就凯恩斯的生平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随机选择的小组汇报结束后,鼓励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补充,或者是提出质疑(这一点是特别鼓励的)。这其中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考虑到凯恩斯的家庭出身对其学术成就的影响、凯恩斯师从何人成就了他在经济学领域的卓越,同时要看学生是否注意到凯恩斯的职业变化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学习通”教学平台截图

 

接下来进入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部分的学习。首先要让随机选取的小组推出的代表谈一谈20世纪20—30年代发端于美国进而波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及其特征,然后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席卷西方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造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倒退、影响持续至少10年的经济大危机却几乎没有影响到苏联。此处应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周期性暴发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让学生明确并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

“学习通”教学平台截图

下一步介绍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重要内容,分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当中通过相应的财政、金融、租税和消费等政策主张;进而分析罗斯福新政以及随后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逐步走出危机的阴影,走上经济复苏的道路等相关背景,让学生讨论对凯恩斯主义的功用的看法。一般而言,多数学生都认为凯恩斯主义的产生缘于经济大危机,而且在经济实践中也验证了其有效性,所以凯恩斯主义是不容质疑的。此时教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凯恩斯主义在盛行了50年之后又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力,这也就说明其学说失灵,或者说是遭到了质疑,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此举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质疑,重点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出现的“滞胀”现象成因,分析凯恩斯主义有关财政、金融、租税和消费等政策主张的局限。

2.教学方法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上以小组汇报形式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课后要求学生运用本次课所学理论分析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理论检查学生理论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运用能力。

3.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

将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材料加以搜集整理并上传至学习通教学平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提醒学生在对教材认真研读的基础上,适当参考补充资料,如果认为资料不够充足,请自行选择相关的专著或学术论文加以阅读。

2)教学过程中

第一步重点回顾“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边际”、“效用”等主要概念和“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和“社会选择”等理论,进而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

第二步是在简要介绍本章的三节内容之后,随机选取一个学习小组就“解读”凯恩斯生平后谈本组的综合观点,此阶段要注意学生的思维是否有足够的广度,即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信息资源。

第三步开始学习“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因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较充分涉及,所以重点在“经济大萧条”的分析上。这一阶段继续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任务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倾听,看学生分析现象的能力——是否有思维的广度、是否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否能从不同的视角和以不同的理论加以分析等;二是要对学生的观念作意识形态的引领;三是要帮助学生树立理论创新的信念。要实现的目标包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调和的深层矛盾所致,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的创立一般都有比较鲜明的时代印记,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处在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必须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努力追求卓越创新,为中华民族本土社会科学理论建设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最后是鼓励同学们从不同学科、不同理论多角度探讨问题,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第四步讲解“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及其蕴涵的社会福利思想”。在充分讲解分析其理论内容的过程中,还要让同学们思考:凯恩斯主义因“经济大危机”而生,也得到了“罗斯福新政”检验,为什么其影响力虽然持续了长达50年之久,50年之后却又失去了影响力?此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同学们自觉分析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中所存在的缺陷,自觉重新审视其有关“财政”、“金融”、“租税”等政策主张的缺陷。

3)课后

每次教学活动(三节课)结束后,教师一般都会向同学简要介绍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福利政策、实践等领域的某一问题,要求学生在研读相关资料后予以解答,将答案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4.课程思政理念及分析

1)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遵循“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一以贯之、综合评价”的理念。

2)详细分析

“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等教育是要为党和国家培养思想过硬、知识渊博、有能力、有担当的创新人才,其政治思想必须正确而坚定。

“价值引领”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维护”,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学生主体”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育成效不仅要通过学生的改变得以体现,同时也必须是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变化而取得成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育效用的最大化。

“教师主导”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价值引领方面,要求教师必须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思想来影响学生、培育学生、引导学生,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节奏把握、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也同样发挥着主导作用。

“一以贯之”的要求就是课程思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教材的选择、补充材料的选取、教学环节的设置、讨论问题的设计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甚至是像学习小组名称的选定,都无不体现思政内涵——通常建议学生以民族英雄或时代楷模、革命圣地或名山大川等富有历史底蕴、催人奋进、培养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信的名字来命名。例如2019级的5个学习小组就是分别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等五个著名革命圣地命名,目的是让学生每次上课都能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回顾了我党的奋斗历程。

“综合评价”强调不同考查点、不同教学阶段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查点方面坚持意识形态、学术道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理论水平、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表现均有即时评价,比如学生课前、课后在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情况会及时记录,学生在课堂汇报和讨论的表现、每月提交的研究综述、期末提交的研究论文、期末考试成绩等都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考查点;小组汇报同学的表现作为全组同学的成绩评定依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效果分析

(评价与成效等,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教育教学效果方面

学生的到课率逐渐提高,并且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热情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有较大程度的发展,比如在对凯恩斯的生平材料“解读”方面,同学们发现的问题远超出教师的想象,他们当中有人发现了家庭氛围对个体的学术成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提出学术上的成就有赖于“大师”的影响,也有人提出凯恩斯的从业经历说明“选择很重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等主张;在分析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分析中,好多同学能够意识到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正是为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理论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而且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福利政策与实践方面的能力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与提高,比如对于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解读中,同学们不仅能从党的初心使命角度加以阐述,而且好多同学还从公民权利、福利经济学效用理论、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等学术和理论视角加以分析,表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学生反馈方面

课堂教学改革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们不仅更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对任课教师更加认可。2021年学校首届“最受学生喜爱教师”评选中,任课教师经过各班的信息员组织所有同学匿名投票获得众多学生支持以高票取得推荐资格,并最终通过院级推荐参与全校评比。历年学生评教活动中均获得95分以上的成绩。

推广应用情况

本门课程的改革创新成效得到了学院的认可,已通过学院审核评定申报了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任课教师以本门课程参加了学校首届教学创新大赛并获“正高组”三等奖,且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全国第二届课程教学创新大赛的校赛。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协议的教学设计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复利:数据树立民族自信心”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