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教育极速转换轨道,线上教学成为教育战“疫”的主要策略。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之下,我校各级各专业学生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在线学习,所有教师也转型成为“在线主播”。
自2月17日正式线上开课以来,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的教学安排,认真培训学习教学平台使用技术,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圆满完成了第一周的线上课堂教学实践,学生满意度很高。并且在开课前和教学中,专业全体教师召开了数次线上“云”会议,大家积极交流、相互促进,从“在线主播”的角度,针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资源,采用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反馈等“吸粉”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一、教师角色要变,“内容”为本的教学核心不变。
“停课不停学”的重点是“学”,是学生,因此,教学中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教师角色也相应的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同时,教师从讲台转到了“主播”台,远程的引导更加需要教师的专注和应变,要时刻观察所有小课组成员的状态并及时提问、指导和调整。
同时,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在线上课堂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正如快速发展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的主播号一样,真正能抓住受众的还是“真实、真情的内容”。线上教学,一旦没有了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教学内容,必将直接流失大量“学生粉丝”,更会使本就不容易控制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每次课前的内容选择和多元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不停学的不止学生,教师也要快速学习。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部分教师“长于口语表达,短于技术操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特点使得大家在这次线上教学培训初期略显束手无策,看着少数年轻教师应用起各种线上教学工具溜到飞起,其余老师都开始了发力学习,研究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平台的操作以及线上课件的录制与上传,并且针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强化学习互动性更强、音视频效果更好的QQ课堂、腾讯会议、钉钉视频等平台的操作,保证在开课前,专业全体教师都能灵活应用,为线上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让自己化身更为专业的“主播”,进而更好地“吸粉”。
三、形成教学闭环,重视学生互动与反馈。
我们坚信,有效的线上教学绝不止是上一堂直播网课、看几节慕课微课这么简单。想要保证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小课而言,就必须形成课前稿件录音、课上听评互动、课后群里讨论巩固的完整教学闭环,其中,与学生的互动及学生给予课堂的学习反馈是形成教学闭环的关键,鉴于线上无法实现高精度录音,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在家录音,上传至群文件,然后大家在音频平台中共同收听,在视频会议中重点观察口腔、对象感和其他肌肉状态,虽然可能收听精度会打折扣,视频也会因像素精度略有模糊,但通过课上师生认真专注的收听和视讯,还是可以判断出高下、鉴别出语音和状态问题的。课后我们也组织学生在微信群和QQ群进行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及时巩固状态、即时调整教学。
四、“拟态环境”活性增强,学习、实训相辅相成。
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活动一大特征就是其“拟态环境”。在“无人”状态中的传播与交流,如何增强对象感本身就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点之一。经过一周的线上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这样的课堂恰恰符合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环境,“无人”干扰和交流,学生们反而得到了“释放”,更加自由和自然地在PC端或手机端与老师、同学进行了表达和讨论,活性和积极性都大大增加。
同时,鉴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极强的教学特色,我们在线上课堂的教学之外,也第一时间给同学们增加了线下课堂的实训任务,让同学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增强知识学习和应用的统一。比如组织校级精品课《播音创作基础》的师生在线下制作一系列抗“疫”朗诵作品,将当前形势与专业相结合,实战与所学理论相结合,专业展示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并在线上——我系“新声语艺节”微信公众号陆续播出。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系主任李亚虹教授表示,疫情期间专业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快速有效学习更要大胆实践,用“停课不停学”的担当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在“主播台”上努力“吸粉”,更要自身专业服务社会、“声音传递力量”的特点,让教师和学生在此次特殊时期都获得新的成长,进而将这段时期线上教学的优质经验延伸到疫情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战“疫”课堂,意义非凡。
新闻传播学院李亚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