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示范课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课程:新闻采访写作
日期:2021-08-2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型:专业课

2.课程性质:高校学分认定课

3.面向专业:新闻学专业

4.学时:51+34

5.学分:3+2

二、课程团队

1.课程负责人简介(附小二寸电子照片1张)

新闻采访写作课程负责人彭焕萍教授


彭焕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业务、媒介伦理与法规、文化研究。主讲课程“新闻采访写作”200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13年入选“河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入选“首批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获批河北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并入选河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厅级项目2项,获得河北省社科成果奖励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作《当代新闻写作》荣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课程团队主要成员简介(附团队成员合影1张)


照片从左往右依次为:陈娟教授、彭焕萍教授、张筱筠副教授


张筱筠,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业务、新媒体,主持河北省教育厅课题《微信公益对“善行河北”的促进作用及其传播策略研究》、保定市社科办课题《地方媒体新闻报道亲和力研究》等,在《新闻界》、《新闻知识》、《青年记者》等核心期刊发表《网络水军:微博营销中的“灰色阴影”》、 《在心灵融汇中增强地方媒体报道亲和力》、《伦理学视阈下调查性报道匿名信源使用争议探析》、《微信公益传播的类型与优势》等多篇论文,论文《刍议调查性报告伦理“向善性”保障》(独著)获保定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陈娟,本、硕、博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有多年媒体从业经历和高校教学经历。现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闻实务、三农传播、媒体转型的教学和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我国涉农媒体战略转型研究》;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研究》;主持新闻出版广电局课题“新时代县域媒体‘四力’提升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农村类报纸转型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个人专著)、《港澳台报业》、《新闻写作》等。

三、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目标

1、课程团队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价值引领,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在传授新闻采写基本原则、规律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运用采写实务案例启发教学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科学的舆论传播观念与正确的新闻专业信念,塑造、培育学生探求真知、还原真相的新闻采访作风与书写善意、弘扬正义的新闻写作理念。

2、课程团队运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前沿性采写理论与可操作性业务指导,以正确的职业理念与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政治敏感、新闻意识、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人文素养深厚,媒体业务技能娴熟,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正确新闻职业道德意识的全媒体、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3、通过新闻采写课程思政教学,构建学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位一体”式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体系。课程认知目标即让学生掌握新闻采写专业知识、技能并正确认知新闻传播的历史责任、社会职能及发展趋势;情感目标即通过配合时事、与时俱进的新闻采写理论引导与实务培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行为目标即让学生成为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坚守新闻职业伦理规范,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新闻工作者。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打破“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简单认知模式,精心进行关键环节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于采写案例解读、课程讨论中,实现思政内容向专业课堂的有效融入。

(1)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相结合。课程团队选择以带有思政元素的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并及时根据社会热点事件、难点问题、焦点话题对案例予以更新、调整。如在讲授新闻采写报道真实性原则时,结合近期新闻失实案例,强调以事实为准绳,倡导“诚信为本”、“客观公正”等正确价值观念;举办模拟新闻发布会,要求学生寻找新闻线索,讨论其新闻价值及社会意义,教师予以点评指导,在课堂互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向思考、正确理解热点事件、焦点话题。


新闻学专业学生在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课程主讲教师张筱筠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予以点评指导

(2)将采写课程教学与时事政治教育相结合。如在分析采写报道主题提炼规律时,选取主流媒体中能够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复兴中国梦等思想的热点时政新闻,锻炼学生的政治敏感与自主思考能力。


课程负责人彭焕萍教授向学生解析热点时政新闻


(3)将采写技能训练与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讲授古今中外优秀媒体人的采写案例与感人事迹,并在采写业务训练中强调新闻理想的坚守与职业操守的坚持。如2020年11月,以“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为主题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启动,教学团队挑选其中的采写示范案例引入课堂,既展现了战疫人物的感人事迹,又解读、剖析了疫情一线记者所呈现的专业技巧以及职业操守。同时,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评予以指导,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我国在抗击疫情中体现的社会凝聚力与制度优势。


2、将课程思政教学与采写实践活动融为一炉,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和采写实训活动,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一方面锻炼学生采写实践能力,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将红色基因与记忆深植于心。

2020年7月,组织“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西柏坡站活动,课程负责人彭焕萍作为带队教师,带领师生赴西柏坡新华通讯社旧址,以重返历史现场、传承红色新闻事业为选题,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献调研和采写实训。


2、将课程思政教学与采写实践活动融为一炉,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和采写实训活动,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一方面锻炼学生采写实践能力,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将红色基因与记忆深植于心。

2020年7月,组织“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西柏坡站活动,课程负责人彭焕萍作为带队教师,带领师生赴西柏坡新华通讯社旧址,以重返历史现场、传承红色新闻事业为选题,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献调研和采写实训。



2019年8月,组织阜平、平山、涉县、雄安新区四地太行山红色新闻文献调查暨文化调研采写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彭焕萍作为带队教师,致力于在文化调研、采写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带领学生追寻红色新闻足迹。


2、注意整合校内外、学业界各类资源,有意识地寻找和挖掘各类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助推新闻采写课程思政建设。如举办“连线传媒业”系列活动,邀请学界知名教授及业界一线媒体人就国家大政方针、新闻职业伦理、社会行为准则、融媒时代优秀红色新闻作品的创作传播等关联性新闻传播话题开展蕴含思政教育意义的专业性培训讲座;将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历年获奖作品作为资源库,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向优秀新闻工作者学习,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2019年11月,“连线传媒界”邀请新华网河北分公司常务副总编翟晓敏开展了题为《守正创新,全媒体时代的融媒产品创作与传播》的报告讲座,讲座中,翟老师分享了大量优秀的红色新闻融媒体作品。



 

翟晓敏《守正创新,全媒体时代的融媒产品创作与传播》讲座照片及其所分享的优秀红色新闻融媒体作品

2、借力各类平台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平台的向外延伸拓展。课程团队凭借信息化教学改革契机,借助国家级一流线上本科课程的资源优势,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与辅助手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度。如将具有正向思政元素的课程案例、视频及讨论话题发布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并在平台的课程交流区发布新闻线索收集、讨论贴,在有效获取典型案例之余,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新闻时事。同时,教学团队组建了课程QQ群,为本校学生答疑释惑,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中国大学MOOC平台新闻采访写作线上课程讨论区的新闻线索讨论贴

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

教学团队采用案例讨论式、现场沉浸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将思政元素嵌入课程理论讲授和采写实训之中,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全面认知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注意发挥在地资源优势,整合各类课程思政资源,贯彻“知行合一”的课程教学理念,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教学团队在课程考核评价中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查,也重视在采写人才培养、知识传授中强化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领,让学生能够将个人的新闻理想与时代责任、历史使命相融合,将职业的远大抱负与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相融合,真正理解并承担起其作为未来新闻人所肩负的引导社会舆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社会职责。

本课程面向本校学生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成效显著,获批为河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同时,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了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的共享,还通过发布新闻线索收集及话题讨论帖来激发学习者参与,在互动交流中实现价值观引导,扩大了课程思政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线上课程课堂交流区新闻线索讨论贴回复互动人数多达2029人


校内外同行认为:本课程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这种融入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实践各个层面进行融入。

学生则认为:课程持续关注新闻实务前沿问题,以新闻采写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采写实务训练中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操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职业观,有助于培育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2020-2021学年秋学期,课程负责人彭焕萍教授新闻采访写作课程评教成绩高达99分,学生在主观评教留言中亦对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河北大学教务系统新闻采访写作课程评教成绩截图


河北大学教务系统彭焕萍教授主讲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学生评教截图

 

五、教学反思

在持续推进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思政改革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不断反思、探讨,总结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后续发展规划。

目前,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所应用的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融入问题。

(1)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由于应用性、前沿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以及新闻话题本身时效性的特点,课程所运用的案例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根据社会热点事件、难点问题、焦点话题予以更新与调整。而在运用案例启发教学时,教学团队所选择的带有思政元素的案例既要有典型性,也要有一定的话题性与探讨性,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讨论热情,因此案例的选择与筛选,需要教学团队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及时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并选取其中适当的案例,融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之中。

(2)教学团队在选取恰当且富含时效性的案例之后,还需要解决如何将之妥善、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这一关键问题。如果融入过于生硬,可能引发课程教学与案例解读之间的脱节问题。

2、组织课程思政采写实践与课程思政系列讲座等活动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保障及相应的资金支持。

3、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推进,需要教学团队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学习、提升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应用技巧。

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现有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及后续发展规划:

1、针对思政元素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融入问题,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团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收集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带有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定期召开教学团队研讨会,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研讨会上,针对热点、焦点案例,教学团队成员可以各抒己见,探讨如何以小见大,潜移默化地将之融汇到课程教学应用环节之中,依托集体智慧结晶,完善课程思政改革案例启发教学效果。

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共享案例教学资源,并在完善原有新闻采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基础上,联合国内新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合作,打造新闻采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共享数据库。






 

上图为教学团队所收集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中的部分共享素材。教师解析、点评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抗疫一线记者的前线报道,让学生深刻体会抗疫前线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勇于担当的战疫精神,深入感受中国在抗疫、防疫、战疫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案例讲解中,教师重点揭示报道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及专业技巧,指出疫情期间的建设性报道既充分展现了英勇无畏、温暖坚定的战疫“最美逆行者”群像,也彰显了一线记者们的专业精神、职业操守、责任意识以及践行理念。

2、立足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继续挖掘各类在地课程思政资源,加强采写现场教学和实训活动、专家讲座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力度,推出更多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同时,发挥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和中宣部、教育部“千人互派”的政策优势,组织优秀新闻工作者进课堂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实现对准新闻人的价值引领。

如2021年5月,邀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知名栏目《阳光热线》的创始人王喜民讲述重走长征路的故事,强调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报道所见所闻,为人民服务忘我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应立足本职、谦虚恭谨、脚踏实地,做一名有思想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


2、强化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的统一认识,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和能力,组织课程团队成员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



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参加相关学习培训的证书


七、其他

1、新闻采访写作课程部分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分享

序号

授课知识点

思政融入点

授课形式与

教学方法

思政育人

教学效果

1

新闻采写报道

真实性原则

结合新闻失实案例,强调以事实为准绳,倡导“诚信为本”、“客观公正”等正确价值观念

讲授+

案例分享

坚守诚信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2

采写报道主题

提炼规律

选取主流媒体中能够体现“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政策、思想的热点时政新闻,进行案例分析

讲授+

案例分享

锻炼学生政治敏感与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其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文化自信

3

寻找新闻线索,讨论新闻价值,举办模拟新闻发布会

教师予以点评指导,在课堂互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向思考、正确理解热点事件、焦点话题

小组讨论+

案例分享

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传递正向价值观念及正确舆论导向

4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优秀媒体人的采访提问范例及其敢为人先、深入一线的感人事迹

讲授+

案例分享

提升采写技能,培养新闻专业主义观念

5

采写调查性

报道应掌握

的思维方式

通过调查性报道采写案例分析,强调应以唯物辩证思维来采访、报道新闻事实,摆脱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

讲授+

案例分享

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唯物辩证思维

6

突发事件

现场采访报道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强调突发事件采写中科学认知方式及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讲授+

案例分享

增进学生对社会百态与国情时事的理解及认知

7

疫情期间我国建设性报道的积极作用及写作特点

分析典型案例的报道主旨与写作结构,呈现抗击疫情中体现的社会凝聚力与制度自信

讲授+

案例分享

在掌握报道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8

民生新闻的

实践探索

弘扬正气、关注民生的主题切入,打动人心、温暖亲民的新闻语言是民生新闻的制胜法宝

讲授+

案例分享

让学生了解关注民生问题,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意义与实际采写方法

9

阜平、平山、涉县、雄安新区四地进行太行山红色新闻文献调查+文化调研采写实践

追寻红色新闻足迹,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调研之后以此为主题,撰写报道

社会实践调研+项目式教学

在文化调研、采写实践中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10

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采写实践活动

组织师生赴西柏坡新华通讯社旧址,重返历史现场,传承红色新闻事业遗产,以此为选题,进行采写实训

社会实践调研+项目式教学

培育具有红色血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11

连线传媒界:《守正创新,全媒体时代的融媒产品创作与传播》讲座

分享讨论视频化、移动化、智能化、知识化、交互化的优秀红色新闻案例如新华社推出的《红色气质》等

讲座+讨论

+案例分享

在拓展学生融媒传播视野的同时,领悟应以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内容作为媒体支撑

12

分小组,由学生自定选题,进行采写实地实训实践

在新闻采写业务实践训练中强调新闻理想的坚守与职业操守的坚持

小组讨论+

社会实践调研

激发、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使命感

2、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思政教学现场照片





上一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书籍装帧设计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