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优秀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药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日期:2022-04-2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药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药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基础医学院 姓名:李少春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教学方式:线下讲授

一、课程简介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学科,也是药学类和医学类各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药理学》学习,学生可以重点掌握药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科发展新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临床各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奠定基础;为药学工作者开展科研、为医务工作者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帮助。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其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其包含药效学和药动学。药效学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药动学即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规律。药理学课程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基础学科,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药理学为临床医生疾病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情况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师生思政状况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因此,高校应肩负起育人责任,专业课教师应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结合。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医药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药物作为医生治病救人的重要工具,可以减轻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但使用不当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传授药理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将课程思政引入到药理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整体上来讲,可以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以及社会热点三方面入手。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层次,改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层次。《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药理学》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医药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科学家精神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促进作用。明确加强政府监管,推动药企建立可追溯的诚信系统并积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是我国医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的保障。其相关教学内容融入到课程知识、能力目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的形式达成课程目标。

结合课程目标,我们确立了在药理学教学中以下育人目标:

1. 培养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

3. 渗透法律法规及社会伦理教育

4.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5. 提高个人修养,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格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方针。全民身体健康的保障依赖于足够的合格医疗人才,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取决于临床医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足够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德。因此,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在药理学课程中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对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科学精神,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药理学作为一门多交叉的专业课程,其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有诸多思政元素值得挖掘和融合。

1.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

事物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该理论在药物的双重性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药”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斩除病魔、治病救人,另一面其不良反应,可能给机体带来损害。如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良反应和事件(如反应停事件),药物应用中的过度治疗:抗生素滥用、激素、解热镇痛药的应用等,贯穿唯物论辩证法的思想,教育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在药效学部分,有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药物安全性评价基本指标等部分内容,引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或人民网等权威网站公布的与药物相关的通报或新闻,改写成专题教学案例,把专业知识、价值观等融入案例,用案例讲清专业理论,同时赢得学生的价值认同。例如:依据“国家药监局20181018日公布的9家企业生产的17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名单,及此次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基本主要是“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规定,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报道,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在讲授药效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同时,围绕加强监管,推动药企建立诚信系统并积极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思考,审视制药人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每家制药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使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

3. 爱国主义教育与药理学课程相结合。

中国的药学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一系列的医药学成就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医学在保障中华民族人民身心健康和繁衍昌盛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自身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医药对中华民族、国家和世界医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黄帝内经、神农尝百草、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也可以在具体章节中讲述中国药学工作者从中国传统医学中汲取灵感,研发出一系列药物。例如张亭栋教授从传统中药砒霜中汲取灵感,研制出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研发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生命。

3.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与药理学课程相结合。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其以病人为本,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尊重一切与医疗相关的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是一种广泛的关怀。全民健康是目前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课题,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尤其是在临床用药中,应该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基本前提,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疾病本身的治疗,进而加深病人的痛苦。如在抗肿瘤药物章节融入相关的人文教育,在传授抗肿瘤药物治疗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癌症晚期病人的治疗不能一味地追求癌症本身的治疗,要在尊重病人自身意愿的前提下,强调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前提,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而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4. 法律法规教育与药理学课程相结合

随着医疗技术和社会法制的不断进步,医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熟悉医学技能操作,还要掌握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

中枢镇痛药中的阿片类是主要的镇痛药物之一,但由于其易产生成瘾性,停药后易出现戒断综合征,本类药物大多属管制药品。如讲授吗啡时,从吗啡的药理作用到不良反应嵌入禁毒、法制教育。引入常讲的毒品如海洛因、大麻、摇头丸等介绍,列举青少年吸毒堕落、电影《湄公河惨案》的案例,用触目惊心的画面给学生敲响警钟,使学生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同时,国家对成瘾性药品等实行特殊管理,以保证其合法、安全、合理使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要牢记职业纪律。根据用药指南在法律法规下合理使用、开发药物,避免在未来工作中因无知触犯国家法律。

 

四、教学特色与创新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等。须用12个典型案例举例说明。图文并茂,语言简洁,1000字以内)

1.案例教学

通过学生对典型案例的选择、学习、分析和讲述,从而由小及大、由浅入深,深化同学对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科学思辨、自主分析、资料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职业素养。

如在学习抗帕金森病药这一章节时,结合世界帕金森病日设计帕金森病案例,使同学们了解我国帕金森病发病的现状,为什么国家提出“健康中国”的战略等思政元素。而且培养学生关爱特殊人群如艾滋病人和阿尔兹海默病人等的人文情怀,筑梦“健康中国”。将不同的“疾病”点串连成线,在课程案例教学中系统化培育健康中国元素及人文精神。

2.与同学一起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思政教育元素

课前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在上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挖掘本章内容背后的故事。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热点新闻、医学前沿、行业发展状况”等方面的案例,与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的探讨和思考。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融入到《药理学》的专业教学之中,并不断改进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等,在课程中体现思政,以期培养出现代医药行业需求的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 同时,也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书写感想等形式,挖掘所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3.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最大化思政教育

积极改变原来填鸭式教学,创新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达到好的授课效果。充分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展示,通过全方位的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而实现最大化思政教育。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以前以“隐性知识“存在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有效融合和有机融合,在突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从而深刻贯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同时,课程建设也改变了原来填鸭式教学,创新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课程中充分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展示,通过全方位的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而实现最大化思政教育。


 

上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健康评估
下一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中华民族光辉的抗疫历史


版权所有:河北大学教务处 | 电话:0312-5079473 | 传真:0312-5012995 | 微信公众号:hbujwc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邮编:071002